洪水之后的灵水“举人”村:秋粥文化节爽约,两株千年古柏完好

2023-08-17 19:48:38腾讯网

声势惊人的洪水裹挟着泥土,在半个多月前的凌晨涌进了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,熟睡的村民被突如其来的巨响吵醒了。危急关头,村党支部书记谭巨林和村干部一起,连夜转移村民,并把一位被困老人背到了安全的房子里。

半个月过去了,新京报记者在灵水村见到谭巨林时,恰是晌午最热的时候,他正顶着太阳,在村里广场上和救援人员商量着接下来的清淤步骤和道路复建。


(资料图)

灵水村是京西著名的“举人村”,也是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。这场洪水造成村内一条主街和沿街的一处古民居损毁,好几处房屋受灾。好在村内的“举人四合院”以及古庙安然无恙,两株千年古柏“柏抱桑”和“柏抱榆”,同样经住了大洪水的考验。

灵水村里,一位村民在进行消杀。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

六旬老支书背着村民逃离洪水

8月15日中午12点多,记者抵达灵水村。通往村庄的路早在几天前就抢通了,但仍格外颠簸,只有底盘高的越野车辆可以通行。村内的小广场上,挖掘机正在清理淤泥,毕竟年过六旬,持续工作十几天的村支书谭巨林看起来很疲惫,“水退后事情更多了,我更不能倒下。”

村支书谭巨林在组织村里进行灾后重建工作。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

灵水村不大,有三条东西走向的街和南北走向的胡同,这次村子受灾主要集中在村南侧的前街上,石块、淤泥堆成了一座又一座的小山,将沿街的几处民居淹没了大半截。

俯瞰洪水过后的灵水村,大部分房屋完好,村南沿街的几处房屋受损。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

半个月过去了,洪水进村时的一幕,谭巨林依然历历在目。7月31日夜里,雨突然变得猛烈,雨水顺着村子的石板路哗哗流向低处,谭巨林和几位村干部,披着雨衣,拿着手电,冒雨沿着村里的河道巡逻。“到村北的时候,发现有一户村民家房子的墙已经塌了,村民被砸伤了腿,他的邻居正要去找我们帮忙。我们给他简单处理了伤口,确认人暂时安全后,就让邻居帮忙照顾着,赶紧去转移其他村民了。”

8月1日凌晨两点,洪水开始大量涌入村庄,据和谭巨林一起参与救援的村干部向记者描述,他们从村民家跑出来的时候,耳畔已经不只是雨声了。“是一种从未听到过的‘嗡嗡’声,很大很大。”意识到情况不妙,几个人加快了脚步,“大家都紧张,心砰砰跳。”

当时发现一位老人因为腿脚不便被困在屋子里,60多岁的谭巨林没有犹豫,背起老人就往外跑,“那会儿觉得力气特大,因为顾不得多想,救人要紧。”很快又发现一对夫妻被困在屋子里了,大家又四处找来梯子,把他们也救了出来。

这个立秋,“举人村”的秋粥节爽约了

灵水村受灾后曾长期失联,路不通,在没水、没电、没信号的日子里,村民靠各种方式自救。

记者在灵水村遇到了一对年轻的兄弟,他们骑着摩托车赶回村子看望爷爷奶奶。年长一些的哥哥名叫谭肖轩,他说平时只有爷爷奶奶两个人在村里住,孩子们半个月左右回家一次。这是村里的路抢通后,兄弟俩第一次回村,“路还是不太好走。”

最初得知村里受灾的时候,全家人都急坏了,直到微信里看到第一批救援队员带回了村里人都平安的消息后,焦虑才稍有缓解。“听说村子没大事儿,村民都安全,我们就踏实了。爷爷奶奶常住的屋子是新盖的,吃的、喝的也都有储备,家里还有小菜园,饿不着。”谭肖轩和弟弟从小在村里长大,每年立秋的时候,村里的小广场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秋粥节,很是热闹。即使工作或是学业再忙,村里年轻人都会尽量赶回村子过节。

如果没有这场暴雨,8月正是灵水村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。立秋前后几天,村里每天都会准备一大锅粥,恭候十里八村的乡亲和外来的游客,一起过“秋粥文化节”。

灵水村是京西著名旅游村,大雨过后,村里正在组织清淤工作。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

灵水村是京西有名的“举人村”。明清科举制度盛行以来,村中考取功名的人层出不穷,曾有刘懋恒、刘增广等众多举人出现,因此灵水被当地人冠以“举人村”。至今在村里依旧保留着“举人四合院”。据《宛平县志》记载,康熙七年和二十一年,举人刘懋恒和父亲刘应全先后捐谷3700余石,在村中支起几口大锅,熬粥赈济灾民。为了纪念刘家的德行善举,灵水人遂将立秋改为秋粥节,这一天所熬的粥被称为“举人粥”,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,如今已成为京西节日民俗旅游的文化品牌。此前多年,游客和村民到灵水“品秋尝秋”之余,还能观赏斋堂梆子戏、柏峪燕歌戏,共同回望乡贤文化,村里还有插核桃枝、戴核桃叶的传统。但由于这场洪水,今年的秋粥节被迫按下了暂停键,连带着8月的旅游旺季也泡汤了。

清淤任务繁重,老村期待被再次“唤醒”

目前,灵水村村民的用水、用电都有基本保障,当务之急是把村里的淤泥清理干净,把村里的设施恢复原样。记者采访时,遇到两位的工作人员前来勘察。其中一位叫高春宇的工作人员说,他们是国道109新线高速第九工区北京住总项目部的工作人员,从洪水退去后,整个工区就一直在协助斋堂镇恢复道路,帮各个村子清淤。“镇上一些道路的淤泥,部队已经帮忙清了,很辛苦。村里还有一些淤泥,我们现在特意过来看看,能帮上些什么。”

谭巨林(中)和两位住总工作人员讲述村里的情况。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

听了这话,谭巨林很是感激,“这个地方只能找台小车,大车还进不来,容易把管道轧坏了。”他仔细讲述着村里的情况。

灵水村村民以老人居多,别看谭巨林60多岁,仍算是村里的“年轻人”。他想趁自己还能干得动,帮着几户受灾的村民把家重新建起来,把村里的旅游重新振作起来。

村里的千年古柏树安然无恙。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

“灵水村古民居是中国北方明清时期乡村民居建筑的典范,现有明代民居20余间,清代民居100余间。村中的两株直径达两三米的千年古柏‘柏抱桑’和‘柏抱榆’是北京古柏奇观中的两大奇观。”对于村子的资源,谭巨林如数家珍。他说,很多人知道灵水村,是因为《爸爸去哪儿》综艺节目来村里取景,节目播出后,村子旅游也确实火了两三年,但后续就慢慢进入了一个瓶颈期,无论是人气还是旅游收入都持续徘徊不前。谭巨林告诉记者,这次重建与恢复,不仅仅是重新盖起房子、恢复交通,也盼着能再次“唤醒”村庄,他在跟镇里商量,希望能有更多的指导与支持,让包括灵水在内的几个古村重新热闹起来。

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

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

标签:

企业

百度网盘人工审核风波持续发酵 这件事不是辟谣就能完全解决的
2022-08-25
详细行程
四川启动三级措施保障民生用电 高温天气平稳渡过用电高峰
2022-08-17
详细行程
全面取消落户限制!30个城市城区常住人口超300万
2022-03-21
详细行程